“唐僧团队组建,你会录用谁?”
“唐僧太啰嗦了,但他有领导力!”
“猪八戒虽然有点懒,
但会活跃气氛,也很重要!”
一堂普通的德育课,因为这个妙趣横生的设计,变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这堂课的设计者来自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的袁楠老师。
正如袁老师所说:“很多人以为德育课就是讲大道理,但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参与感和共情能力。”
这只是上周丰台区学科教师育德能力提升项目交流会的一小段缩影(一个区级交流会放在这所学校,原因,不言而喻)。
在交流会上,还有数学老师李惠娟将“勾股定理”从书本带进历史,带着学生探讨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和文化自信;小学语文老师王晓羽通过《延安,我把你追寻》,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延安精神;高中英语老师金苏囡请同学为自己的“言”值打分,教你领悟“善言至善、美言至美” 的说话之道……
每一节课,都能听得你出神入化。因为这些课堂,绝不是简单的“讲道理”,而是把德育教育变成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深刻反思的过程。
而一所学校,如何通过德育建设全面加速发展,升级为全区的黑马校(这几年学生学业水平整体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有一份“抄作业”级的答案!
一、“美好教室”的小秘密:德育无痕,却润物有声
“咱们的班歌是不是可以改一下?
比如加点Rap?”
“我觉得班徽上的书本太普通了,
可以换成‘无限符号’,
更有创意!”
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教室”文化——从班规到班徽,从班刊到班歌,孩子们全程参与设计。班主任于鑫岳透露:“班级文化是我们德育的抓手,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定的,他们更愿意遵守。”
改变过去德育靠盯、管、吼的方式,对于德育建设,而是通过一整套科学体系,润物细无声地将价值观植入学生心中。学校设计了“学生善美育人课程”“班主任善美成长课程”和“家长善美育儿课程”,形成了从学生、教师到家庭三位一体的完整育人体系。
其中,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学校这几年做了非常多的精细工作,如:
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模块培养学生的“学”“思”“行”“言”“体”“勇”六大核心能力。
巧妙打造班级文化,赋予课堂生命力。班级的每一个细节都源自学生的参与,每一个选择都映射出集体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菜单化社团课体系,培养学生多元能力。成立30多个社团,包括特色文化类、志愿公益类、艺术体育类、科技创新类和兴趣爱好类。
引进来-非遗传承课程。学校特聘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指导学生学习扎染、制作艾草香囊、风车手工艺和皮影表演等。
走出去-大力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历史古迹,或深入工厂、农场实践,还开展“脚步丈量祖国”的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社会,热爱自然,厚植家国情怀。
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制定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全面记录和评估。
每生一档,让每一位学生被看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校园欺凌等工作,每学期末班主任会总结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存档,德育部门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反馈,确保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都得到关注和指导。
二、从课堂到生活:老师是最有“魔法”的德育力量
德育的核心是什么?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的答案是——教师!
在这所学校里,每个教师都要求拥有“四力”(非常力大无比,啊不是……,是反思力、魅力、学习力和心力),用这四力来赋予德育课堂灵魂与温度。
1.反思力:有意设计,又不刻意而为
反思力是教师不断进步的驱动力。
在这所学校,反思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工具,更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老师们通过日常教学的观察与总结,不断优化德育方式,让课堂更贴近学生需求。
美术组教师何雨尘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反思力。一次开学画展中,校长的提问——“为什么学生不画英雄人物?”——让她意识到,学生作品中虽有风景、高楼和卡通人物,却缺少对榜样和现实生活的关注。经过反思,她策划了“描绘我心中的英雄”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了解英雄,从生活中发现榜样。
反思力也让教师的德育设计始终保持鲜活与精准。“我认为学科育德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领下感悟,逐步内化生成的道德与品质。要促使这一目标达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德育内容,但又不刻意而为。”
“有意设计,又不刻意而为”。细品,非常有段位。
2.魅力:最直观的榜样力量
教师的魅力是德育最直接的催化剂,尤其是在直观性强的课堂中。
体育组便深知这一点,要求每位教师既是专业导师,也是学生心中的榜样。
体育组蒋丽萍老师就有“点石成金”的“魔法”。去年,她遇到一位“刺头”学生小李。小李体重接近200斤,课堂上常常找借口逃避运动,甚至公开宣称“体育课不重要”。蒋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观察她,寻找“突破口”。
一次分组活动中,出乎所有人意料,小李竟然被同学选为小组成员。课后,蒋老师找她谈心:“你知道吗?大家选你,是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的优势,是其他人都没有的。”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小李的自信。接下来的拔河比赛,她带领小组拿下了第一名。从那以后,小李不仅每次体育课都准时参加,还主动报名了冬季长跑赛。蒋老师感慨:“一个鼓励的契机,就能让孩子产生巨大的转变。”
3.学习力:把课讲深、讲透、讲活
学习力是优秀教师持续成长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标志。
学习力,一方面,来自人大附中集团的优质资源和协同培养体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学校搭建了“阅读书库”、集团协同培训和专家讲座等各式学习平台,帮助教师把课讲深、讲透、讲活。
学校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融入“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发展”的终生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对学生有启发,也值得家长们“抄作业”学习:
1) 言语告知,强调努力而非天赋
教师通过语言和行动不断向学生传递“努力改变能力”的思维方式,重视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学生夸赞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纠结于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保持勤奋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
2) 包容犯错,教导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并不可怕,它是成长的起点。教师教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面,将错误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从挫折中自我激励,保持自信和勇气。
3) 宽松环境,拓展学习途径
在课堂内,教师营造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强调学习的乐趣而非竞争的压力;在课堂外,学校鼓励学生从书籍、生活、人际交往、旅行、网络和反思中汲取养分,让学习变得丰富而多样。
那么,老师们是如何把这套理念“用活”的呢?
例如,在思政课上,教师通过高考冲刺的真实案例,向学生展示努力如何改变命运。他们用平实而深刻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并帮助他们在压力中调整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样的学习力也贯穿于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从起始阶段的时间管理训练,到毕业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们以不断扩展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将思政教育、学科教学和学生成长紧密结合,让每堂课都入脑入心。
4.心力:注入“心”能量,守护学生成长
心力,是德育的温度所在。它不仅帮助学生跨过学业的高山,还温暖他们的情感世界。
以“三XIN”德育体系(家校齐心、锐意创新、明德惟馨)为依托,学校构建了贯通小初高12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教师的课堂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更要传递关怀。比如,卢丽丽老师在《向幸福出发》班会课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高一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潜力,在繁忙的学业中找到幸福感。李晓老师设计《阅己·悦己·越己》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分析自身优点与不足,克服迷茫,重塑自信。
通过“每生一档”制度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求班主任与心理教师联合跟踪干预,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学校的关怀,还学会用积极心态面对挑战。
三、“家校合力”:从一场沙龙到三代同堂的成长
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事业。
校长汤步斌常说:“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学校设计了一整套家校联动的模式:
家长讲座:让家庭教育更科学
学校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比如北京早期教育发展促进会理事雷静作主题为“家有中学生”的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和科学方法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
家庭沙龙:精准解决家长困惑
学校每学期会根据家长反馈的问题,组织小型沙龙活动。一位母亲在“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沙龙中分享:“以前总是逼着孩子听我的,后来通过学校的建议,尝试去理解他的想法,我们的关系现在缓和了很多。”
家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
学校开发了三个家长学习平台,并为家长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学习手册。一位家长表示:“这些资源让我学会了如何更科学地陪伴孩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
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亲身体验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一位家长在开放日后感慨:“孩子原来在学校这么努力,我更放心了。”
正如学校的一位班主任说:“真正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校联动,才能让德育真正落地。”
“德育是教育之根,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人丰负责德育工作的景晶副校长表示,未来这所黑马校的“善美课程”,还将继续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善美学子”、专业型“善美教师”、智慧型“善美家长”,让更多丰台学子在家门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小编记得,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曾反复强调过:我们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德育,正是通往这条培养之路的解锁神器,因为它不浮于表面,却润物无声,它可以成就一个个更好的孩子,也可以成就更好的教育。
“敦品励学,至善至美”是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的校训。这所学校也正是通过一堂堂“有血有肉”的课堂,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以悄无声息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培养“有血性、有灵性、有理性、有诗性”的人。
“其实德育不只是说教,它需要孩子亲自感受到,用他们的语言讲出来。”正如袁楠老师课上说的:“所以啊,唐僧的队伍到底录不录取,还得他们自己评估!”